感冒是一种特别常见的疾病,在春天和冬天较为多发,主要症状表现为头痛、鼻塞、发热、流涕、咳嗽,伴随有肌肉或周身关节酸痛等症状[1]。在日常生活中,多数患者选择自主服用抗感冒药来减轻痛苦,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医药知识,面对目前感冒药种类的不断出新,不知如何选用,很容易造成吃错药、重复吃药、滥用药的现象,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且会延误病情,甚至引起不良反应。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,增加对抗感冒药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。
普通感冒为自限性疾病,病程通常1周左右,无严重症状者可不用或少用药物[2],多饮水,并注意休息便可自愈。如必须服用抗感冒药,应注意以下几点。
1.对症选择药物 单纯发热患者,可选择解热镇痛类感冒药;打喷嚏、鼻塞、流涕患者,可选择含鼻黏膜血管收缩和抗组胺的抗感冒药;白天用药,可选择嗜睡
不良反应小的药物[3]。
2.避免重复用药 一般情况下,应避免同时应用2种以上的抗感冒药。如必须选择2种以上抗感冒药时,应仔细阅读说明书,注意2种药物含有的共同成分,避免重复用药。中药和西药联合用药时,须注意某些中成药可能含有西药成分。
3.中药制剂使用 主要分为风热感冒及风寒感冒2种,根据中医辨证理论,先辨别感冒的性质,再选择相应的中药。此外,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2种以上的中药。
4.药物相互作用 使用解热镇痛药时,应避免同时服用抗凝血药等。因解热镇痛药普遍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成分,可抑制血小板的凝集,增强抗凝血药物的作用。氯苯那敏有抗胆碱和中枢镇静作用,与抗胆碱药及中枢镇静药同时使用,可增强抗胆碱和中枢抑制的作用。右美沙芬有中枢抑制作用,与中枢抑制药同时使用可增强后者的作用[3]。
5.用药剂量和时间 抗感冒药不能大剂量使用,如果对乙酰氨基酚,每次安全剂量不超过1g,超量可导致严重后果[4]。小儿、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用药时更应注意用药剂量[5]。抗感冒药一般服用不得超7天,如服用7天仍未缓解,应去医院就诊。应用含有维生素C抗感冒药时,不能食虾蟹等食物。另外,普通感冒多为病毒所致,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,但国内约有50%的普通感冒使用抗生素,不仅增加了医疗成本,还可引起人体菌群失衡,产生耐药菌。
为此,当人们患有感冒时,首先要考虑自己的感冒症状,然后对照药物说明书,主治感冒病症,从而缓解感冒,避免出现滥用药、重复用药的现象,使身体尽快恢复健康。
文献
[1] 郭志强.西药类抗感冒药成分分析及使用建议[J].中国现代药物应用,2013, 7(13):157~158
[2] 贡联兵.抗感冒药物临床合理应用[J].人民军医, 2009,52(1)63~64
[3] 孙传铎,王晓晖.抗感冒药应用中须注意的问题[J].人民军医,2013,56(7):821
[4] 许青,吕迁洲,蔡映云.特殊人群感冒的合理应用[J].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,2004, 13(4):243~244
[5] 王忠伟.临床应用抗感冒药应注意的问题[J].人民军医,2012,55(8):784~785